央行副行长陈雨露: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存在“狭义银行”效应
自从 “天秤币”(Libra)白皮书发布后,该项目经历了初期热议、多轮听证、部分参与者退出等事件,引发各方对“天秤币”等稳定币风险的广泛关注。
12月21日,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“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”上表示,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开始关注稳定币对货币主权、资本管制、支付体系监管等公共政策的挑战。
陈雨露表示,稳定币的使用可能对支付体系带来两个挑战。一方面是其交易和支付的信息独立于现有支付体系之外,会给央行和货币当局的监管带来挑战;另一方面是稳定币发行机制与央行货币发行机制不同,在现行资产负债表机制下,能否完全承担支付结算的功能还不确定。“一般来讲,在清算量非常大的支付体系,央行的准备金难以应对支付所需时,会通过透支来满足。稳定币发行受资产负债表限制,缺乏灵活性,在清算量较大时可能难以发挥好支付结算功能。”陈雨露称。
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方面,陈雨露指出,稳定币可能削弱资本管制的效果,并影响国内金融稳定。此外,如果全球稳定币网络设计不当、缺乏监管或未能按预期运作,也会给金融稳定带来新的风险。
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方面,陈雨露称,全球稳定币会冲击一国的货币主权。稳定币的潜在用户基础巨大,有可能在个别司法辖区具有系统重要性,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替代现行货币。稳定币对弱势货币的威胁更大。在通货膨胀率高但是机构控制力弱的经济体,当地货币可能会被抛弃,转过来选择外币稳定币,这会导致新的“美元化”趋势,损害相关经济体的货币政策、金融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。
“货币主权受到冲击后,对一国最直接的影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力降低。从货币政策角度看,一方面,稳定币可能削弱银行的信贷创造能力,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。另一方面,稳定币也可能降低货币需求的稳定性,加大货币政策的制定难度。”陈雨露说道。
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方面。陈雨露称,目前多数稳定币都将美元作为唯一或主要的储备资产,“天秤币”此前公布的储备资产计划中,美元占比也超50%。稳定币、尤其是锚定或主要锚定美元的稳定币,其国际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增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主导地位,遏制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,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。
陈雨露表示,五年前,人民银行启动了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法定数字货币(DC/EP)的研发。一方面,要增强法定货币体系对未来数字经济生态的适应性;另一方面,也是要应对全球稳定币的挑战。“当然,主权数字货币的发行也存在着‘狭义银行’效应,需要我们供给相应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应对政策。”
【链氪财经版权及免责声明】本站所发布的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!本站所发布的文章,均出于传递行业信息为目的,不代表链氪财经立场!本站所发布的文章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!谨防ICO,变相ICO!